河海大学与常州市校地融合发展推进大会圆满举行

发布者:张然发布时间:2024-10-27来源:国内合作发展处

名校兴名城、名城促名校。1027日,河海大学-常州市校地融合发展推进大会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隆重召开,共谋校地合作发展新篇章,共庆河海大学109周年华诞。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陈星莺,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赵志强,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副市长蒋鹏举,金坛区委书记陆秋明,区长胥亚伟出席大会。校长杨桂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副校长陈达参加大会。大会由副校长郑金海主持。

杨桂山代表学校向参加会议的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向关心与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政府、各界朋友、各位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正式启用,揭开了河海大学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紧扣时代脉搏的新工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新篇章,一年来学校聚力并前瞻布局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和交叉学科方向,在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高水平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高起点建设未来技术学院,与常州市共建龙城科创学院,探索高层次复合交叉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校地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积极与地方共建高端研发平台,深化校企高端人才互聘,努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着力推动校友经济落地,为“万亿之城再出发”注入了强劲动力和坚定底气。召开校地融合发展推进大会,旨在进一步加速学校优势学科集群与常州产业创新集群的深度结合,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同频共振”的崭新格局,加快促进合作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以及发展优势,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国家创新效能的整体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

赵志强肯定了学校常州校区一年来的办学成果和与常州市校地融合支撑江苏重点产业发展的成绩。他希望校地双方合力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地”、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新高地”,探索走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校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服务江苏产业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袁靖宇表示,河海大学为高质量助力地方发展能级提升和江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常州新校区的建设是江苏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大事要事。河海大学与常州市校地融合发展,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希望校地双方继续在做强“融合”“融通”“融创”下功夫,形成建设合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创新聚焦,打造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典范标杆,校地双方融合要在顶层设计上发力。

盛蕾指出,河海大学与常州市的“校地融合发展再出发”进入到了名城名校共融共生的新篇章,双方全力推动产教、科创、人才融合,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共同打造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平台和产业集群,高标准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为常州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和智力支持。未来,常州市将继续深化与河海大学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陈星莺指出,当前我国正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新能源发展、能源绿色转型、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科技创新及能源安全等国家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河海大学与常州市的校地融合既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校地双方融合应在顶层设计上发力、应在合作共赢上同频、应在落地见效上求实,共同携手为推动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郑金海介绍了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启用一周年成果情况,全面展现了常州校区在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学生培养、引育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和国际级科研设施以及校地融合的具体成效。

陆秋明介绍校地融合工作推进情况,从高站位谋划、深层次合作、全方位保障角度系统展现了常州校区与金坛区融合发展之路、之果和之情,表示将继续力促理念、功能、工作、发展和感情的融合,共创“双向奔赴”新成效。

会上,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正式揭牌。6家校友企业和2家学生创业团队意向入驻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河海大学常州高等研究院重大平台入驻,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智能、新制造等学科前沿,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开展探索研究,深度推动校地融合发展。

大会还举行了产学研项目签约仪式,河海大学与常州市多家企业单位达成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曹庆伟和深圳市兰江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洋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常州市、金坛区政府相关部门,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二级单位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及校友企业家代表参加了大会。